【湘潭日报】柔性引导 破旧立新 红白理事会助荷塘村“文明转身”
2025-11-11 09:52:25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湘潭日报 | 编辑:周冠成 |         

本报记者 李容容
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近年来,国家大力倡导殡葬改革,鼓励节地生态安葬,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,树立绿色、文明新风。在岳塘区荷塘街道荷塘村,一场深刻的殡葬变革正悄然推进,其中,红白理事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柔性引导作用,成为推动移风易俗的关键力量。

荷塘村位于长株潭“绿心”核心区域,近年来,随着商贸城、机械城、物流园等多个重点项目落户,土地资源日益珍贵。原有硬化大墓、散埋乱葬等问题日益突出,与“绿心”地区的保护要求和新农村建设的风貌格格不入。然而,推进殡葬改革工作,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和传统习俗,如何平稳推进,考验着基层治理智慧。

早在2017年,荷塘村就在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村支书带领下,成立了红白理事会。这支由5人组成的队伍,凭借其乡土情谊和威望,开始倡导红白事简办,反对铺张浪费,为殡葬改革奠定良好基础。村“两委”将党建引领放在首位,依托红白理事会,积极发动党员、村干部、村民组长等带头示范,鼓励他们做政策的坚定执行者、群众的情绪疏导员。

“身边事”感化“身边人”。党员许建光的母亲去世后,他积极响应号召,选择火化并丧事简办,仅设两桌款待至亲,摒弃繁文缛节,展现党员担当。一位老组长思想开明,生前立遗嘱要求丧事从简。他去世后,红白理事会主动上门,协助家属按遗愿操办,遗体停留一天即火化安葬,成为“厚养薄葬”的鲜活案例。这些真实事例通过村民会议、屋场会广泛传播,红白理事会持续引导,让群众意识到殡葬改革并非不近人情,而是对家园绿心的切实保护。

在宣传引导的同时,荷塘村也注重规范管理。村里组织日常巡逻,防止新的乱葬行为。红白理事会创新推动马王坳将水泥大墓改为节地草坪方块坟,既保留纪念功能,又美化环境,赢得村民理解支持。历经数年的耐心推进和扎实工作,荷塘村已规范改造坟墓260多座,火化率提升至25%,文明殡葬观念逐渐深入人心。

殡葬改革的成功,不仅带来了乡风文明的显著提升,更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荷塘村连续多年开展“好媳妇”“好婆婆”“美丽庭院”评选,引导向上向善,赢得“省文明村”荣誉。在村“两委”带领下,去年荷塘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2万余元;今年,依托研学、民宿等新项目,这一数字有望再创新高。文明乡风正持续转化为发展动能。

责编:周冠成

来源:湘潭日报

岳塘要闻
视频精选
精选推荐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